Snippet

【青春,肝苦談】張儒旭 / 邱意晴 / 林貝錡





邱意晴 / 林貝錡 / 張儒旭 



當初為什麼選擇他//他們當你的夥伴?


邱意晴:很好笑
張儒旭:開心就好
林貝錡:隨緣


請用三個詞形容你的夥伴。


邱意晴:他們很像情侶,希望他們在ㄧ起
張儒旭:隨性、隨和、無壓力
林貝錡:直來直往、歡樂有趣、偶爾摩擦


你覺得設計是什麼?


邱意晴:就是做出ㄧ個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
張儒旭:提升生活品質


你覺得世界需要設計嗎?為什麼?


邱意晴:需要,不然會很單調又很無聊
張儒旭:沒有設計的世界不是很無聊嗎?
林貝錡:需要,生活起來才不會顯得乏味無趣,多了許多新鮮的事物,甚至也需要設計來解決我們生活上的困難


覺得當設計師的必備技能是?


邱意晴:眼界、知識
張儒旭:美感、想法、創新、大膽
林貝錡:創新創意、腦袋不停運作、對任何事物敏感、異想天開


覺得念了四年設計,自己在設計上改變最多的是?


張儒旭:接受
林貝錡:對許多事物有了許多想法,遇到問題也會想著如何用課業上所學的去改變,自己會動手設計一些圖案運用在各個地方。


在設計上有碰過什麼挫折的經驗嗎?
後來是怎麼克服的?


邱意晴: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
如何克服?
在這所學校的克服方式就是順從多數
林貝錡:自己覺得不錯的點子,卻被別人打槍,後來也只能默默地打掉自己的想法,不過有人給了認同,自己已經很滿足了!


從學生的觀點看台灣的設計,
覺得台灣設計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?


張儒旭:
優點很貼近生活化,簡單樸實
缺點少了一些深度內涵
林貝錡:覺得台灣的設計似乎沒有那麼大膽,拿日本的設計來說,我覺得日本的設計就挺有創意的,雖然有些無厘頭,但有許多很日常的設計,明明自己也應該想得到的,不過往往晚人家一步。
要找素材時,大家也常常都會往國外的設計來參考,國外的似乎表現得相當簡單、乾淨,看起來舒服且不雜亂,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。
邱意晴:我覺得台灣得設計就是比較不被看到又封閉,做設計還是出國多看看吧。


 有沒有發現超棒的偶像,但大眾卻鮮為人知的?


張儒旭:莊志功是我們媒體設計系曾經的老師,一位身處在神領域的人,影像合成跟設計美感都令人讚嘆,最重要的是,他願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與技巧,對學生的教導更是用心良苦。只要經過莊志功老師的洗禮,一定都會更上一層樓。


在大學的最後一年,
除了專題之外,有再做些其他的事嗎?


張儒旭:努力的參與學校的活動,讓在最後的大學生活活得精彩一些。
邱意晴:讀英文。


如果時間可以重來,你還會堅持走上設計這條路嗎?


張儒旭:應該會吧!因為設計可以上生活更美麗。
林貝錡:會的,比起默默一直唸書,設計感覺有趣多了,不會死板板的感覺。


有繼續攻讀研究所的想法和準備嗎?


張儒旭:沒有!研究所有點太去專研某些領域,以設計系來應該是要慢慢累積實戰經驗成長才是最快的,過多的研究有時比不上實做進步的快。


有沒有對這次設計主題「青春,」的想法或看法?


張儒旭:這是我們大學4年的所學最後展現的一個作品,同時也表現了我們在青春時期最後的作品,在這最後的作品之後,青春就結束了,緊接著營接著我們的就是一個競爭的社會。
以青春當主題當我們設計主題,非常貼切我們當下所表達的狀態。
讓青春盡情揮灑在最後的戰場上。


偏好在什麼樣的氣氛之下討論呢?


邱意晴:咖啡廳
張儒旭:星巴克、專題教室、摩斯漢堡
林貝錡:只要大家都能有效率的討論,在哪我都覺得沒有差別。


大學四年裡,遇過什麼樣令你為之氣結的組員?
其中你最無法忍受的行為是哪一個?


邱意晴:看到這個人什麼話都講不出來。
張儒旭:總是堅持自己想法的組員。
大學時期大家都還在學習中,沒有一定的對與錯,每個人的意見都是寶貴的,不要輕易的去抹滅別人的想法。當你處於一個想法被抹滅的狀態,相信你會覺得這一切好像都不關妳的事,一個團隊討論出來的成品好無自己的想法,就跟洗碗人員一樣,只在在幫忙洗碗而已,端出來菜的好壞,與你完全無關。
林貝錡:超難約時間的人,凡事以自己的時間為主,不會盡力喬開。


如果跟夥伴有意見上的不合,都會怎麼解決問題?


林貝錡:需要有人退一步,試試看對方的意見,若執行過不好,再來修改。


推薦幾個常逛的設計網站或是粉絲頁吧?


張儒旭:
KAIKA城市美學   
http://kaiak.tw  
林貝錡:
Alice Wang Design http://alice-wang.com/index.php?language=tw


心中最喜歡或是近期最印象深刻的設計作品?


張儒旭:互動裝置-琴鍵樓梯:將樓梯設計成鋼琴鍵!成功的讓很多人不搭手扶梯而改走樓梯。成功的透過互動裝置讓改善人們的生活,是我心中永遠的神互動作品。
林貝錡:
Interacting With a Dynamic Shape Display
參考網址:http://vimeo.com/79179138


大學四年最感謝的老師是?為什麼?


張儒旭:莊志功。改變我的生活態度與設計美感。
林貝錡:李文淵老師,有他的課業壓力,促使我們成長更快,被逼迫得一定要成長,讓我們無法鬆懈,不斷在進步。


做專題時跟指導老師有什麼互動呢?


林貝錡:老師會提供我們許多他看過或做過的作品,讓我們參考,並指導我們許多關於互動方面的技術。


認為這次的專題有得獎的機會嗎?


或許有可能喔,題材感覺蠻新鮮的,希望評審會喜歡!


有想藉由畢業專題達成什麼目標嗎?


藉由畢業專題來挑戰自己統合大學四年累積都所有經驗,跨工設,資工,電機,媒設的跨領域整合。希望能將我們裝置運用在生活上!


對正在看粉絲頁的觀眾說句話吧


設計雖然辛苦艱難,但最後會相當有成就感。


用你的話對「青春,」吶喊吧!!



青春是我們最後武器,用生命去揮舞它,讓戰痕填滿最後的學生時期。


Leave a Reply